说到乘地铁,你的印象是什么?是上下班高峰的拥挤,是左面韭菜盒子、右面鸡蛋灌饼的心酸……近日,交通运输部发布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》。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,《办法》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,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,包括不得在地铁内进食(婴儿、病人除外),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,不得骑行平衡车、电动车、自行车,使用滑板、溜冰鞋等。
该消息甫一发布,特别是不得在地铁内进食、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等规定,引起了全国网友的热烈点赞,这从一个侧面足以见平日里公众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厌憎。在地铁内进食,尤其是吃味道特别大的食物,自己吃得满足了,那味道的“酸爽”却让旁边的人避之不及;更有甚者,在地铁里吃瓜子啃鸡爪,瓜子壳、骨头扔得遍地都是。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声音放得特别大,丝毫不顾及旁边人的感受。近年来,因这些行为引发矛盾和争议的事件屡见报端。如果说以往人们面对这些行为颇有些“无可奈何”,而当前有了明确规范的撑腰,显然可以产生更有力的约束作用,也能够鼓励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-官网平台:人站出来说“不”,维护大家共同的权益。
地铁不仅仅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,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缩影。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,对城市文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随之而来的,人们对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有了更清晰的是非判断。也正是这种基于个人自觉而形成的文明共同体意识,推动着城市不断朝着更有温度、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。“在地铁内吃东西”“手机追剧外放声音”……这些举止或许算不上多么恶劣,但之所以会招来人们异样的眼光乃至强烈的反感,就在于它挑动起新时代整个社会的“文明神经”。
在一定意义上,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,也更能丈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。地铁上的不文明举止令人厌恶,而发生在地铁上的暖心举止同样让人倍感温暖。“一个孩子不小心将水洒到车厢地板上,孩子的妈妈立即拿出纸巾擦净水渍”“一位妈妈怕怀里睡着的孩子踢到别人,也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别人的衣服,就一直用手捧着鞋子”……这些发生在全国各城市地铁上的暖心故事,表明了人们对维护地铁文明的共同追求,也恰恰说明地铁文明就在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中。
有人说得好,“你的言行,就是他人的环境。”地铁文明,首先是“个人”的文明,是细节的文明。可以说,《办法》的发布,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次文明提醒。不仅仅是地铁,在任何公共场所,我们都要回答: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会对他人及公共秩序造成干扰?这种规则意识应当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。